走进宜宾综保区:外向产业核“芯”,南向开放门户

mk体育平台入口 · 2020-11-25 17:36

走进宜宾综保区:外向产业核“芯”,南向开放门户(图1)

导言
2020年11月18日,宜宾综合保税区管理委员会主任张利蓉在2020中国西部国际口岸物流开放发展大会上以“外向产业核‘芯’,南向开放门户”为主题做了发言。 

走进宜宾综保区:外向产业核“芯”,南向开放门户(图2)


走进宜宾综保区:外向产业核“芯”,南向开放门户(图3)

四“见”倾“

走进宜宾综保区:外向产业核“芯”,南向开放门户(图3)

宜宾综保区概况

从“四川”看宜宾综保区



走进宜宾综保区:外向产业核“芯”,南向开放门户(图5)

作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宜宾东沿长江可通江达海,南经贵州、广西可至北部湾,西行云南可至东南亚、南亚,北联中欧(蓉欧)班列可达欧洲,是川滇黔地区出入长江黄金水道、成渝经济区连接南贵昆经济区走向东南亚的重要门户。

从“宜宾”看宜宾综保区



走进宜宾综保区:外向产业核“芯”,南向开放门户(图6)

宜宾是全国63个综合性交通枢纽、50个铁路枢纽、66个区域级流通节点城市之一。

“铁公水空”立体交通体系完备,有4条高速铁路交汇,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中“京昆”“兰广”两大重要通道的交汇点;有12条高速公路交汇,是西部陆路重要的物流枢纽城市; 4C级五粮液机场已正式通航,开通了宜宾至北上广深等23个国内主要机场航班,是川滇黔结合部区域最主要的空中走廊。

作为深化对外开放合作、聚焦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窗口,宜宾综合保税区一直是宜宾外向产业核“芯”。


从空间支撑看,宜宾与成都、重庆构成经济发展“成长金三角”,极大增强了宜宾综合保税区的辐射功能。

宜宾地处成渝贵昆四大城市“X”交汇处的中部顶点,与成渝两个极核形成均衡的“空间大三角”,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能够形成稳定的三角支撑与联动辐射。因此,宜宾综合保税区具有直接辐射吸纳川滇黔结合部3省近3700万人的显著优势。


从产业支撑看,宜宾是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为宜宾综合保税区的发展提供了产业支撑。

近年来,宜宾呈现出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双轮驱动”的良好态势。2019年五粮液集团成为全省4个跨越千亿台阶的工业企业之一。

智能制造、轨道交通、汽车等新兴产业从无到有、快速发展,智能终端产业园被评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成全球最大智能轨道快运系统产业基地,宁德时代计划投资1000亿元在宜宾建成150GWh(G瓦时)的全球最大锂电生产基地。

宜宾综合保税区的设立,可以充分利用综保区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齐全、手续最简化的功能和政策优势,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招引更多国际知名龙头企业入驻综保区,持续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打造先进产业集聚区、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中心,为开放发展提供内生动力,再造一个“产业宜宾”。


走进宜宾综保区:外向产业核“芯”,南向开放门户(图7)



从城市支撑看,宜宾是长江上游区域中心城市,具有较强的人口和经济承载能力,增强了宜宾综合保税区发展的内生动力。

近年来,通过调整行政区划、改革城市管理体制等,宜宾由“单核带动”向“多极驱动”转变,构建了“一城三区”竞相发展格局。全市辖3区7县,面积1.3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51.5万。2019年,宜宾GDP达到2601.89亿元,跃居全省第3位,实现了近20年来的历史性突破。2020年前三季度宜宾 GDP 达到1843.69亿元,居全省第三,增速3.3%,居全省第一位。1-10月,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143.13亿元,列全省第3位,同比增长31.6%,列全省第4位,其中,出口总值95.33亿元,列全省第2位,同比增长38.3%,列全省第2位;进口总值47.80亿元,列全省第3位,同比增长19.9%。

目前,全市已建成13个重点工业园区,入驻企业1271户、实现产值2236亿元,其中1个国家级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省级高新区、7个省级经开区。设有宜宾二类水运口岸,宜宾港获批临时开放、设立国家进境粮食指定口岸、保税物流中心(B型)和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宜宾协同改革先行区。宜宾综合保税区为宜宾加快建成成渝地区经济副中心贡献了重要力量。

从“省级新区”看宜宾综合保税区



走进宜宾综保区:外向产业核“芯”,南向开放门户(图8)

宜宾综合保税区选址于四川省首个省级新区——宜宾三江新区核心区域内。

三江新区规划面积389平方公里,已形成以智能终端、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4+1”产业集群,引进宁德时代、中车、吉利汽车、朵唯、极米等品牌企业,为宜宾综合保税区产业集聚提供了强大的项目保障和发展支撑。预计到2025年,三江新区GDP突破800亿元,常住人口突破50万人;到2035年,GDP突破1600亿元,常住人口突破80万人。

从“宜宾综合保税区”看宜宾综合保税区


走进宜宾综保区:外向产业核“芯”,南向开放门户(图9)



区位条件方面
宜宾综合保税区规划面积0.89平方公里,2019年12月20日获国务院批准,南距进港(宜宾港)铁路2公里,北距G93成渝环线高速3公里,西距宜宾五粮液机场28公里,紧邻宜宾港志城作业区。宜宾港是四川最大的内河综合枢纽港,是国家规划的内河主要港口之一,长江航道3000吨级船舶常年通航、丰水期可达8000吨以上,具有“前港后区”的便捷优势和铁、公、水、空无缝衔接的交通优势。

发展定位方面

宜宾综合保税区依托宜宾区位优势、“8+2”新兴产业发展基础,加快建设加工制造、物流分拨、研发设计、检测维修、销售服务等五大中心,建设保税加工区、保税物流区、口岸作业区、服务贸易区、综合服务区五大功能区,为宜宾、川南经济区乃至川滇黔结合部城市的制造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提供口岸、物流、国际分拨配送、生产加工、国际贸易等一体化服务,为川南区域中心城市乃至川滇黔结合部城市提供重要经济支撑,助推宜宾成为四川对外开放的新高地。


走进宜宾综保区:外向产业核“芯”,南向开放门户(图10)


规划建设方面

宜宾综合保税区投资逾30亿元,计划分三期建设。一期主要是完成含原宜宾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改造、标准厂房一期(11栋)、道路、围网、监控系统等建设,目前已全面完工。二期主要是建设区内保税仓库、研发设计中心、检测维修中心等,以及区外配套过渡设施,预计2023年3月完工。三期主要是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建设区内保税仓库、研发设计中心、检测维修中心及区外居住配套、商业配套等设施,预计2024年底完工。


招商引资方面

通过进园区宣传、送政策上门、线上线下答疑等方式全面启动综保区招商工作,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经济区、成都经济区和本地企业,全力做好企业招引工作。

2020年5月出台了《宜宾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政策二十条》,从项目落户、技术研发、经营贡献、联动发展等方面给予企业扶持。截至目前,已有昌鑫科技、中国物流、汇港通外贸综合服务等24户企业入驻综保区,其中加工制造企业1户、物流分拨企业7户、销售服务企业16户。1-9月,区内企业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3.02亿美元,占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的17%,同比增长119%,其中出口1.22亿美元,同比增长291%;进口1.80亿美元,同比增长69%。截至目前,已与30余户企业达成入区意向,业务涵盖加工制造、物流分拨、销售服务、检测维修、研发设计、供应链管理等业态。


管理服务方面

成立宜宾综合保税区党工委、管委会,挂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宜宾协同改革先行区管委会、宜宾市口岸办公室牌子,实行“三块牌子、一套班子”,统筹推进全市对外开放工作。实行“管委会+平台公司”模式,成立了宜宾综合保税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方式,强力推进综保区投资、融资、建设、运营管理等事宜。 


走进宜宾综保区:外向产业核“芯”,南向开放门户(图3)

发展

走进宜宾综保区:外向产业核“芯”,南向开放门户(图3)

宜宾综保区未来愿景


走进宜宾综保区:外向产业核“芯”,南向开放门户(图13)

目前宜宾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进入倒计时,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宜宾综合保税区将以“终身保姆、贴身管家、私人订制”的服务,努力打造“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一流营商环境;将“聚全国之智、借全省之势、倾全市之力”,以最强的组织保障、最好的要素配备、最活的体制机制、最优的服务水平,全方位推动宜宾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

力争到2021年,宜宾综合保税区外贸进出口总值突破10亿美元,到2025年,进入全国综合保税区前50强,打造新兴产业高端制造基地、西部地区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和国际物流分拨基地,努力建成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四川内陆开放引领区、西南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核心区。 


走进宜宾综保区:外向产业核“芯”,南向开放门户(图2)

潮平岸阔催人进,风正扬帆正当时

宜宾综合保税区

愿携手同心共奋斗,缔结恒久友谊

愿并肩同行齐发展,伴您收获财富

愿打破藩篱创佳绩,助力实现人生价值!



END


走进宜宾综保区:外向产业核“芯”,南向开放门户(图15)

推荐资讯

下一篇


Baidu
map